
砥礪十年,筑夢未來。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建校十年來,一屆又一屆鄂應院人傳承“知行合一 篤學致用”的校訓精神,他們或是愛崗敬業的勞動模范,在平凡崗位點亮溫暖光芒;或是扎根基層的選調先鋒,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書寫民生答卷;或是勇于突破的創業力量,在市場大潮拼搏奮進。為迎接十周年校慶,我們將開啟“歲月芳華,母校情深”校友訪談活動,分享優秀校友們的奮斗故事,激勵在校師生傳承優良傳統、凝聚奮進合力,匯聚智慧力量,積淀治學精神,共同繪就學校發展新篇章。
校友簡介

李曉望榮獲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
李曉望,2012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現任呼和浩特市圓通速遞中山公司快遞員。先后榮獲2021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快遞員項目二等獎、2023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23年全國交通技術能手、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新華社、新華網、人民網等媒體先后對李曉望從“快遞員”到“全國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進行報道,展現李曉望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作出的不平凡業績。
新華社
《全國勞動模范、快遞員李曉望:做幸福路上“被需要”的人》
“李女士,您好。我是圓通速遞的快遞員,您的快遞到了,我現在小區門口……”每天至少撥打300次電話,李曉望的聲音始終輕快愉悅。

李曉望在派送包裹
入行8年,從每月派送3000單、攬收300單,到現在的每月派送10000單、攬收3000單,簽收率99%、客戶好評率100%的成績在內蒙古圓通速遞系統內常年保持領先。
這些數字背后,是內蒙古圓通速遞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中山分公司快遞員李曉望日復一日地奔走耕耘、一單一單地總結回顧、一次又一次的精進提升,他矢志做幸福路上“被需要”的人。
派單間隙,李曉望會和小區保安、下棋的大爺聊天,了解樓棟分布、居民生活習慣等小區具體情況,為以后派件收集信息。“行走的地圖”,是同事們給他起的綽號。
“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后,我會找一張紙,沒有紙筆的話就找一個樹棍兒在地上畫一下,回顧我今天是怎么送的快遞,在什么地方耽誤了時間,第二天進行相應的調整,盡量避免浪費時間。比如哪個路段上學、放學高峰期會擁堵,有一些寫字樓9點之前不上班沒法派送等等。復盤后,我針對這些情況調整線路和時間,提高派送的效率。”這個習慣李曉望堅持了8年,如今同事們會戲謔地叫他一聲“全能王”。他愿意把自己累積的經驗與同事們分享,大家一起為快遞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李曉望概括自己的另一個“制勝法寶”——用心。“要用一顆真心去溫暖收快遞的每一個人。”全年無休,風雨無阻,一次次調整時間,為老人、殘障人士、不方便出門的客戶優先派送快遞。他一直用最美投遞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用心服務好每一位用戶,贏得大家的信任。

李曉望在分揀包裹
“客戶的每一次微笑與道謝,都是我前進的能量。我也在為老百姓服務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快樂與滿足。”李曉望眼含笑意地說。
時代在發展,行業在進步。李曉望跟隨時代的腳步前行不輟,他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充電學習,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攻關遇到的新科技設備設施,積極總結經驗,探索創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2019年、2021年,他兩次參加全國快遞員職業技能競賽,分別獲得三等獎、二等獎。
2023年12月,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找到李曉望,希望他能參與快遞專業相關教材的編寫工作。
“剛開始我考慮到自己對農村基地物流體系不是非常了解,表示了自己的顧慮。校方鼓勵我說你先試試,我就開始大量地查閱資料,然后用了3個多月時間,編寫出了四節課程的內容。”
最終,李曉望和學校合作完成了《快遞業務處理》課程的編寫與錄制,獨立完成了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的四節課程。他說,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不斷的學習,為快遞行業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加油助力。
個體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李曉望依然竭盡全力服務社會、回饋社會,讓人敬佩。
從2021年開始,他每月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款,以幫扶貧困山區的兒童。
2024年7月中旬,在行業黨委的組織下,他帶領公司同事積極融入社區治理工作,支持文明城市創建,派送快遞的同時收集社情民意,遇到突發情況或安全隱患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曉望在快遞站勤勤懇懇工作了8年
內蒙古郵政行業優秀共產黨員、內蒙古郵政行業北疆先鋒示范崗、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一項項榮譽是對李曉望的肯定,也是對他的鞭策。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李曉望獲評全國勞動模范。這讓他備受鼓舞,他說,下一個目標是攻讀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如果每個人都能出一份力,合起來將是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好自己的崗,我們這個社會也會越來越好。”李曉望說。
人民網
《李曉望:用心做,平凡亦不凡》
全國勞動模范李曉望,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名快遞員。如今,他即將迎來入行的第九個年頭,李曉望說,收貨人的每一個微笑、每一聲道謝,就是他堅持下來的信念。
“快遞工作很普通,也很辛苦。”李曉望坦言,起初確實只感覺到辛苦兩個字,每天起早貪黑,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但當你慢慢融入到行業中,漸漸被人們所接受的時候,你會獲得一種格外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來源于你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來源于為民服務的心態。
從大學剛畢業時的稚嫩、青澀,到如今的踏實肯干,工作中的每一份感動都成就了如今的自己。在李曉望看來,只要用心去做,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新華網
《這是一個土木工程專業小哥跑去送快遞最終成為全國勞模的故事》
凌晨五點,呼和浩特的天空還籠罩在淡青色的晨曦中,快遞員李曉望所在的快遞站內,已響起規律的掃描聲。他半蹲在傳送帶前,目光如炬,緊盯包裹上的關鍵信息。哪家單位的急件、誰家的生鮮,他迅速用三色記號筆標注,隨后整齊碼放;若發現紙箱邊緣有細微水漬,他立刻抽出防潮膜重新包裹;袋子膠帶翹起,他隨手從工具包里掏出膠帶加固。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動作,是8年時光沉淀出的“眼力見兒”。

圖為正在工作的李曉望(王亦彤 攝)
2017年,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李曉望踏入快遞行業。初入行時,面對小區錯綜復雜的道路,即便有導航軟件輔助,他也常常暈頭轉向。但他沒有氣餒,選擇用“笨辦法”——比別人跑得更勤、更快。他掏出小本子,一筆一劃記下特殊位置:某小區5號樓藏在7號樓背面,某寫字樓走貨梯能節省時間,小區保安室電話……三個本子密密麻麻。
李曉望干活不惜力、肯吃苦,將時間利用率拉滿。別人一天送300個件已是極限,他最多能送出500多件。商務件加急派送,上班族的家庭購物件錯峰處理,特殊人群的包裹重點關注。無論烈日炎炎還是風雨交加,經他手的快遞從未延誤。他還愛琢磨事:留意到老舊小區獨居老人多,便提議公司開設“銀發專線”;針對寫字樓白領取件集中的特點,摸索出“錯峰投遞法”,讓午休時段派送效率大大提升。在他看來,這一切不過是熟能生巧的日常。
“李師傅每天都樂呵呵的,眼里全是活兒!”獨居在步梯6樓、身體欠佳的王大姐這樣評價。得知王大姐的情況后,李曉望總會避開午休時間,將快遞穩穩送到她家門口,還順手把垃圾帶下樓。漸漸的,兩人熟絡起來,王大姐甚至盼著網購,就為了等他派件時能嘮上幾句家常。
李曉望的三輪車里,始終放著那個褪色的工具包。包里不僅裝著膠帶、便攜秤、創可貼,更藏著他的善意與擔當。一次送件,他發現客戶家門縫滲水,及時聯系物業避免了水管爆裂;察覺獨居老人連續3天未取快遞,便主動敲門確認安危。前不久,早班路上他發現兩棟樓之間的電線通信光纜脫落,影響通行還存安全隱患。他馬上聯系社區書記,溝通有關部門到現場處置,趕在早高峰前將掉落的線組加固。這些超出工作職責的舉動,在他口中只是“順便多看一眼”。
正因為日積月累的“多看一眼”,他成了小區的“貼心人”。在行業黨委的組織下,他帶領公司同事積極融入社區治理工作,支持文明城市創建。送件時,他注重收集社情民意,發現突發情況或安全隱患及時向上級報告,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被問起為何堅持這樣做,他靦腆一笑:“舉手之勞嘛,溫暖是相互傳遞的。”去年除夕,他給一戶人家送包裹,開門的小女孩接過快遞,笑著祝他過年好,還塞了幾顆糖果在他手里,那一刻,甜蜜與感動在他心間流淌。
李曉望的“眼力見兒”早已超越了“眼前”。業余時間,他注重學習,緊跟快遞行業科技發展步伐,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憑借努力,他在全區、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屢獲大獎。在走訪十幾個旗縣積累大量案例后,他參與編寫《快遞業務處理》課程,針對內蒙古地廣人稀的特點,將農村牧區快遞難題拆解為“代收點選址”“季節性運力調配”等具體模塊,為偏遠地區快遞業發展開辟出一條新路徑。
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快遞行業的新手,再到全國勞動模范,李曉望一步一個腳印,將自己的舞臺越拓越寬。他用行動證明,只要心懷熱愛、腳踏實地,任何崗位都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