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薪火相傳。學校從最初的藍圖初繪,到如今的樓宇林立;從立足地方的服務使命,到成為區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地——每一段征程,都凝結著一代代鄂應院人的智慧、汗水與奉獻。 為回顧十年奮斗歷程,總結辦學經驗,表彰杰出貢獻,凝聚奮進力量,學校對建校十年來涌現出的優秀個人進行表彰,樹立榜樣、傳承精神,共同展望鄂應院更加輝煌的明天。 在他們之中,有默默耕耘的育人先鋒,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者,更有這樣一群年輕力量——他們雖然年輕,卻已展現出非凡的學術潛力。今天,讓我們將目光聚焦于這些朝氣蓬勃的學術新銳,一同走近那些以青春之我、創學術之新的“學術新星”,感受他們迸發的智慧火花與無限的創造活力。

李艷萍,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黨員,信息工程學院教師,教工黨支部書記,碩士研究生導師。她秉持“研教融合、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為社會培養兼具專業深度與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工作中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根基,將科研實踐內容轉化為生動教學素材,充分激發學生探索潛能;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教育。主持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等6項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積極指導學生參與專業競賽并獲獎,真正踐行了“以研促教、以教啟智”的育人初心,實現教學科研雙向賦能。

任永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土木工程學院教師,中共黨員。他深耕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巖土工程領域,以“理論深耕+實踐賦能”的雙輪驅動,在科研創新與育人一線綻放風采。近五年,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8篇(其中SCI檢索6篇,EI檢索5篇),主持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1項,市廳級項目2項),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獲獎多項,獲得優秀指導老師、優秀班主任等獎項多項,為自治區地質災害專家庫,自治區應急專家庫等多個自治區、地方專家庫成員。

陳燕,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信息工程學院教師,中共黨員。她始終踐行立德樹人理念,深耕自動化專業教學與農牧業智能裝備研發一線。主持、參與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在牧草種植自動化、噴播機導航控制等方面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創新應用智能控制與流場分析技術,大幅提升機械作業水平。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3部,獲授權專利與軟著10余項。積極推動專業建設,助力獲批自治區一流專業。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挑戰杯”、機器人大賽等競賽,累計獲國家級和省級獎項30余項。

霍怡廷,在讀博士,講師,化學工程學院教師,中共黨員。她秉持“厚基啟智,篤學致遠”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問題解決者、責任擔當者和優雅生活者。她深耕二氧化碳轉化利用與固廢資源循環利用領域,主持自治區級、市級科研項目與教學項目多項,獲評鄂爾多斯市青年優秀人才,受聘為市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專家。牽頭主持“智化未來?卓越化學π”教學創新工作室,指導學生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校級競賽多項榮譽。

連龍,博士研究生在讀,講師/高級工程師,大飛機學院教務辦公室(綜合辦公室)副主任,中共黨員。他始終踐行航空報國的崇高使命,致力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航空領域人才。他以教學為基,科研做翼,盡心盡力為學生筑夢啟智。來校六年,講授各類專業課10余門,獲批科研項目10余項,其中主持自治區級2項,核心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1項;發表學術論文6篇,教改論文3篇;授權各類專利20余項;參與編撰行業標準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