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護理學分會主辦,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和鄂爾多斯市護理學會聯合承辦的護理科教研融合與創新學術會議在鄂爾多斯市召開。會議以“融合?創新?賦能?致遠”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等多所高校護理學教育專家和鄂爾多斯地區多家醫療機構的臨床護理人員,共計200余人。開幕式由學校醫學院負責人張石在主持。


在開幕式上,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劉建致辭。他指出,科教研融合是推動護理學科高質量發展、破解人才培養與臨床需求脫節難題的關鍵。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護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尚少梅在致辭中表達了對支持本次會議召開的專家學者的誠摯感謝,介紹了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在推動行業交流與科研轉化的積極作用,并強調本次會議是踐行學會公益宗旨、助力地方護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實踐。鄂爾多斯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王淑云處長大會致辭中肯定了會議對區域護理事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節,11位專家就護理科研申報、全院護理管理模式創新、循證護理實踐等11個方向進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為護理學科融合創新探索了有效路徑。
尚少梅主委在題為《護理科研課題申報的經驗分享》的報告中,圍繞精準選題、標書規范撰寫和研究方案優化等核心內容展開講解,為與會者提供了實用的操作指南和寶貴經驗。該報告不僅系統提升了與會者對科研項目申報的認知,更為提高護理科研標書質量和立項率提供了清晰指引。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蒙景雯教授作了題為《全院一張床模式下的護理管理創新》的專題報告。她提出以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為核心,通過醫院層面的跨部門統籌、科室層面的資源共享以及個體層面的醫患共識等機制,全面提升護理管理效能。這一創新模式為我市醫療機構床位資源有效配置提供了實踐范例,不僅有助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效率,還能顯著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教育部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護理學院院長胡雁教授在《循證護理實踐中的KT循環》專題報告中,系統講解了KT循環的實際應用步驟,并強調了其在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和效率中的核心作用。該報告為與會人員將科學證據轉化為可操作的臨床實踐路徑提供了有效指導。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侯淑肖教授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申報準備》進行了詳細解讀。該報告為相關院校厘清了政策要求與籌備要點,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專業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國醫科大學教授委員會主任委員、護理學院原院長李小寒教授作了《如何準備護理學專業認證》主題分享,聚焦認證核心要求、指標拆解與實踐落地路徑,為計劃申請護理學專業認證的高校提供系統且可操作的籌備指南,為院校系統籌備專業認證工作提供了實用工具。

在會議中,區內多位專家進行了專題報告,內容涵蓋教學比賽實踐、本碩一體化人才培養、“教-學-研-產”融合模式、臨床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耳穴療法臨床應用以及基于OBE理念的教學反思等多個前沿領域,集中展示了當前護理學科在教育教學改革與臨床技術探索方面的重要成果與發展趨勢。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是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護理學分會充分發揮國家級學術平臺樞紐作用的具體體現。會議不僅將國內前沿學術思想和優質教育資源引入地方,更構建了高效的“科教研產”融合交流平臺,切實履行了學會引領學科發展、促進學術成果轉化的公益宗旨,為賦能地方護理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區域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可持續動力。下一步,學校將不斷深化護理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提升護理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加快護理產教融合發展,為地方護理事業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