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學校機械與交通工程學院的汽車服務工程實驗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汽車營銷策劃課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三位從學校畢業、如今在本地汽車行業扎根的校友重返課堂,與學弟學妹們共同打造了一堂“沒有邊界”的互動課。寫著期待的紙飛機在教室上空穿梭,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參與觀摩和示范——從主持策劃到傳遞話筒,從預定咖啡到犀利提問,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邊喝咖啡邊上課
“你請學生喝過一杯咖啡嗎?”講授《汽車營銷與策劃》課程的青年教師楊雪峰自豪地分享:“我請全班同學喝過。”當課堂變身溫馨的咖啡廳,學生不再“排排坐”,而是在咖啡香中自由交流。就連現場觀摩的老師,也手握咖啡自然地融入了討論,成為了課堂的參與者和朋友。這場暖胃更暖心的課堂革新讓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有味。

畢業生成為“老師”
就職于上汽奧迪公司的2023屆畢業生孔祥斌、雷克薩斯公司的2024屆袁潤澤、蔚來汽車公司的2025屆李正鈺帶著鮮活的一線經驗、成長故事和行業動態“回家”。他們不僅分享了職場心得與就業信息,更在活動策劃展演中擔任評委,給出了緊貼實際工作的“干貨”建議。學長變老師,經驗零距離。

教師轉身成“導演”
“學生中心是什么?不是簡單的翻轉課堂,而是做好精心設計后去培養學生。”教師楊雪峰道出了課程設計的初心。本次課的訓練內容是汽車營銷活動策劃,全體師生通過共同策劃一場真實的學習活動來實踐策劃案中的各項訓練。“這是最為真實的場景,也是最有意義的訓練。”她感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好的教學是設計出來的,學生愿不愿意學、學生學到了沒有,是每位老師堅守的育人初心。”
學生成為課堂“主理人”
從前期規劃布置場地、開關設備,到現場主持策劃、預訂咖啡、提出問題時,全部由一個或一組學生主動報名完成。“曲水流觴”的課堂,學生爭先恐后參與,大大激發了學習的內驅力。課堂,真正交給了學生。

課堂變身“訪談直播間”
這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一場輕松親切的訪談節目。紙飛機在同學們上方穿行,載著大家的好奇與思考,“開什么車?”“油車和電車買哪個?”“工資待遇如何?”“理想和現實如何平衡?”“賣出第一臺車的故事”,這些關于營銷的重要能力、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等話題在親密友好的交流中展開。學生們課后感慨,“有趣有意義”“大開眼界”“未來可期”“經驗值拉滿”,甚至有人幽默地形容“誤闖天花板級課堂”。

意猶未盡的課堂體驗
來旁聽的大一學生興奮地表示:“這種課太有意思了,以后要繼續旁聽!”。“有趣、新穎、輕松、充實”成為學生們評價課程感受的高頻詞。下課了,學生們還意猶未盡地拉著老師和學長請教、聊天。上完課的老師也難掩興奮,第一時間發朋友圈與大家分享課堂的點滴。課程有沒有吸引力,學生的狀態就是最直接的答案。

跨學科教師點贊新創意
來觀摩公開課的英語老師蘇布德說,“有咖啡和奶茶,有畢業學長回來,這樣的課堂輕松愉悅,學生抬頭率100%。”汽服專業解莉老師說,“看到畢業生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和自信這是老師們最幸福的事兒。”交通運載工程系負責人蘇軍說,“希望更多畢業生回來參與到課程建設、專業建設以及學生培養中,產教結合為地方和行業培養汽車類人才。”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崔潤澤說,這堂特色鮮明的實訓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整車工程師,能切切實實的為別人提供便利也是優質的人生!”
這堂課生動詮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產教融合、角色轉換、環境重構,構建起新型教學共同體。當課堂放下手機、抬起頭來,我們看到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也看到了未來課堂應有的模樣。